清水寺位於京都東山區,是日本最古老及最有名的寺院之一,建於西元798年,屬於日本最古老的佛教 宗派法相宗,佔地大約有13萬平方公尺,由慈恩大師創建,屬於禪宗法相宗,為日本佛教中最古老的宗派,相傳慈恩大師是唐僧在 日本的第一個弟子,現存的清水寺是在1633年重修。1994年清水寺被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 的之中,清水寺 正殿旁有一山泉,稱為音羽瀑布,流水清澈、終年不斷,被列為日本十大名水之首,而清水寺也因此而得名。

由於清水寺佔地寬廣,其腹地範圍內有五條坂、產寧坂、清水坂、寧寧之道、八坂神社和祗園等,其中的善光寺及泰產寺,都是遊客必到的範圍。進入善光寺前是鮮橙色的清水寺仁王門,善光寺前身是一座供奉地藏菩薩的小佛殿,在17世紀初迎進觀音像,到19世紀又和附近善光寺如來堂合併,故成現在的善光寺堂,而此殿也有 「舊地藏殿」 之稱。佛殿內供奉如意輪觀音,兩旁是地藏菩薩和來自原善光寺如來堂的釋迦牟尼,在佛殿外有對小地藏,它是非常著名的 「首振地藏」,石像頭部能作三百六十度旋轉。
清水寺的「三重塔」建於西元847年,經1632年及1987年整修後,內部供奉大日如來,這座樓塔高愈31公尺,是日本最高的三重塔。隨求堂顧名思義是一尊能滿足各信眾所祈求的佛像,而遊客另付費用可進入一漆黑地道,此乃象徵菩薩體內,模擬胎內情況,遊客在一片漆黑地道中,兩手沿著壁上巨型佛珠,沿途慢步前行,心懷虔誠祈禱,緩慢摸索地走回光明的地面。從北總門向外走可到供奉無數古老石像的「千佛群」,這是於1868年廢佛運動中,由信眾在各地偷偷撿回放置此地而成的千佛群,到現在還有信眾為長滿青苔的古佛披上新衣。

在清水寺音羽之泉上方是奧之院所在地,這也是清水寺最初的發源地,傳說在8世紀的奈良時代,當時的延鎮上人,夜夢觀音指示在瀑布築盧隱居,雕刻千手觀音像就地安奉,現在的奧之院乃是1633年修建,其設計仿照清水寺本堂,這裡的景觀也非常好,能俯瞰整個京都市。清水寺在當時不過是深山草堂,當時徵夷大將軍上田麻呂夫婦為報答佛恩而出資建造清水寺本堂,本堂內供奉國寶級「京都七觀意音」之一的千手觀音,又稱 「清水型」,這尊「秘佛」每33年才開放一次,上次是2000年,下次應是2033年,由於是難得一見,故日本人也說 :「一生如能看三次是大福」。

在本堂側面則是著名的清水舞台,該舞台懸空而建,由將近一百四十根高愈十米結實大圓木支撐,不使用任何鐡釘,造型氣勢宏偉,而由於建在陡峭的懸崖上,及形體又偏向傳統舞台,故而名之。從觀景台(清水寺的舞台)可以看到京都美景,春天可以放眼眺望美麗的櫻花,秋季又可看到京都的楓葉美恣,寺内供奉着千手觀音及其他觀音像,清水舞台下方有供遊客飲用泉水的地方,它所流出的三道清泉來自音羽山泉,故名「音羽之泉」,而三道泉水各有名堂,從左至右是代表學問、 戀愛和長壽。
清水寺正殿以北是地主神社,乞求愛情及牽線搭橋神的神社,在神社前有兩塊石頭,站在18公尺以外,蒙上雙眼摸到石頭說明可以找到真愛得到好運,也可以讓别人引導自己到達石頭處。
参觀清水寺的另一個樂趣就是漫步在通向寺院的東山地區陡峭和繁忙的小路,不過只有清晨才會有安詳的氣氛,周圍有很多商店、餐廳和 旅館可以滿足遊客的需求,出售各種各樣的商品,從當地特色製品如清水燒陶瓷、 糖果、食品到紀念品應有盡有. 由於清水寺供奉著頗多佛像,由洛陽觀音第九號到第十四號,西國觀音第十六號、洛陽阿彌陀第三號等,所以在青水寺納經處旁有一小塔,收集了各處聖地、寺院的泥土,以供參拜信眾繞塔一週,像徵朝拜禮佛一遍。
